喜报|设计学院师生在“丝路精神”设计传承与未来作品展及论坛论文大赛中荣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4-11-01动态浏览次数:10

近日,在新疆美术家协会、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六届“丝路精神”设计传承与未来作品展和新疆首届“丝路精神”设计传承与未来论坛论文大赛中,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获奖作品、论文总计41项。

 2024年第六届“丝路精神”设计传承与未来作品展大赛,共收到作品1324件,作品涵盖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多个专业,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141件。

我院教师共投稿作品7件,获奖3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院学生共投稿作品178件,获奖29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9项)。

作品名称:新生态生活用品创新设计(三等奖)

教师姓名:李国

作品图片:

作品名称:土陶的情怀(花瓶)(三等奖)

教师姓名:努尔麦麦提·阿卜杜许库尔、阿布都克热木·阿布都热合曼

作品图片:

作品名称:“车师古道” 智慧旅游平台设计(一等奖)

教师姓名:高桂清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陈铎

作品名称:黑白流光—跨越时空的敦煌魅力 

指导教师:周云、夏侠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李静

作品名称:“廿四节气”字体与文创设计

指导教师:张再轶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杨丽

作品名称:“牧民人家”品牌奶制品包装设计实践

指导教师:马爽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金满东

作品名称:千窗 

指导教师:王昌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江飞燕

作品名称:新时代对口援疆主题插画创作及信息可视化设计

指导教师:徐桐、王昌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苏慧芬

作品名称:新疆乌鲁木齐城市旅游纪念品牌设计

指导教师:张再轶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张朋亮

作品名称:乐舞秘语

指导教师:徐桐、王昌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张洪源、李子焯

作品名称:寻忆唤新

指导教师:马利广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李晓晨

作品名称:味聚西域

指导教师:马利广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牛晓雪

作品名称:山何茶室

指导教师:马利广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张晨

作品名称:画里游乡·优哉游哉

指导教师:马利广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李正玉、陈铎、李晓晨

作品名称:丝路之音:新疆木卡姆展厅

指导教师:马利广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周超

作品名称:GUY  GO!

指导教师:王选政、李国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阿卜杜许库尔·托合提热杰普

作品名称:沙漠垃圾收集器

指导教师:杨光梅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谢汶洁

作品名称:克孜尔石窟旅游文创设计

指导教师:徐桐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马晓玲

作品名称:龟兹故梦·珠落

指导教师:冶恬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杨淑睿

作品名称:·

指导教师:陈恋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谈汇

作品名称:无之为用

指导教师:冶恬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刘思荣

作品名称:阿娜尔的故事

指导教师:冶恬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闫淑彤

作品名称:丝路·留白 

指导教师:夏侠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程文卓

作品名称:疆域幻境·

指导教师:冶恬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汪悦

作品名称:拾遗

指导教师:冶恬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夏合日扎提·阿不力孜

作品名称:驼语―沙漠深处的声音

指导教师:陈恋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杨帅、张芮诚、张嘉慧

作品名称: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信息可视化

指导教师:高桂清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杨帅、张芮诚、张嘉慧

作品名称:AR 丹青·克孜尔石窟

指导教师:高桂清

作品图片:

学生姓名:张芮诚、杨帅、陈旭阳、于鲁新、韦天缘、刘剑娇、李彦昱

作品名称:织鸣皎光

指导教师:王昌



学生姓名:纪宵杨、苏比努尔·艾尼、吾斯尔·叶尔兰、迪丽帕孜·阿热甫江

作品名称:新疆土陶交互投影装置

指导教师:王昌

作品图片:

大赛征文自20245月启动以来,经过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共收到来自全疆各高校师生的稿件200余篇,内容涵盖丝路造型艺术、新疆乡村振兴、设计理论研究、文化创意研究等多个门类。经主办方邀请区内外行业专家按照兼顾设计多个领域,侧重实践应用,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评审原则,对教师组、学生组进行了初评、复评的分组评审。

我院教师共投稿论文10篇,获奖3项(3名教师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我院学生共投稿论文23篇,获奖6项(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一等奖:



教师姓名:马利广

论文题目:生态驳岸设计原则——以岳普湖县达瓦昆景区为例

论文摘要:本文以生态驳岸设计原则为依据,把生态驳岸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以达瓦昆景区水景驳岸设计为例,将生态驳岸中生态性、艺术性和安全性在景区驳岸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探究怎样更好地设计出有利于当地人们发展的生态驳岸。

二等奖:

教师姓名:夏侠

论文题目:缂毛编织挂毯的工艺特征与当代创作研究

论文摘要:以文献查阅和实验操作为依据,通过研究缂毛文物遗存梳理其演变过程,根据实际案例分析缂毛挂毯的早期织造方式,总结传统缂织工艺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特点,并阐明现代编织挂毯与其之间的传承关系。从工具、材料、技法三个方面归纳缂毛织毯的典型加工方式,探讨现代设计与传统缂织工艺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当代装饰风格与市场趋势为参考,分析运用其独特的显花原理所能发展出的多样化呈现手段。作为当代纤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缂毛编织挂毯可运用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方式不断丰富,未来在此领域的创新实践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三等奖

教师姓名:杨光梅

论文题目:新疆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融合创新的方法探索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跨界融合创新方法,提升新疆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新疆手工技艺,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受到现代社会压力的挑战,本研究力图通过引入跨界融合创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方法 一、在文化遗产概述中,深入剖析了新疆手工技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后续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二、跨界融合创新的理论框架明确了跨界概念和创新理论,为后续方法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结论 通过数字化和科技融合,创造全新文化体验;将手工技艺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跨界合作将为手工技艺注入新的活力;教育和培训强调吸引年轻一代,增加对手工技艺的理解和兴趣;国际交流、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法也被纳入研究范围。以促进新疆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传承。

学生组:

一等奖:

学生姓名:李卓夫

指导教师:张琳娜

论文题目:“第六感”空间情感探索——以小分子画家村空间设计为例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是以第六感设计策略为核心指导,始终贯彻“User centered”原则,结合新地乡小分子画家村的地域特色和各方面需求,探讨了综合循环商店的设计实践与未来发展。通过对商店设计方案的详细分析,我们提出了基于自然元素、设计语义、叙事性空间和感知科技的创新理念,并结合小分子画家村的当地需求,旨在通过精神生活层面的人文关怀来激发客户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深沉,最持久的潜意识力量。我们认为,综合循环商店将成为小分子画家村的地标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生态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典范,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学生姓名:刘静

指导教师:韩国华

论文题目:“禾田印象”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实践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2021年中央“十四五”规划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强调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策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推进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被视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产品包装设计在品牌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形成消费认知和品牌定位。所以,品牌包装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品牌包装不仅要具备保护产品的基本功能,还要能够美化产品,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和文化特色。因此,如何设计好农产品品牌包装已成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学生姓名:邓洪玉

指导教师:张琳娜

论文题目:文旅视阈下新地乡小分子村“潮汐”游客综合服务空间设计

论文摘要: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针对新疆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的特色资源及其发展潜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将集市空间理念融入该村游客服务中心设计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引入“潮汐”综合服务空间这一设计理念,本文旨在为乡村旅游综合服务空间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这一探索不仅对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等奖:

学生姓名:李子焯

指导教师:马利广

论文题目:多功能便携式校园模块化设计--以新疆阿其克乡实践教学驻村点为例

论文摘要:随着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方式由教师“填鸭式”地单向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内容由统一课表向创新课程转变。因此,多元化的教学趋势对校园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校园空间中以教室作为单一学习空间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作为校园使用主体对学习空间灵活多样的需求。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习的场所也不必局限于固定地点,学校通过校外多样化实践,让学生们进行田野调查、实地调研与实践,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因此本方案将对马背上的校园这一课题进行深化,根本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学生实践时衣食住行需求的可移动空间,通过前期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对现有方案进行分析,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并且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对驻村点的现状以及周边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在设计过程中加以解决。本方案的设计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组件作为基本型;然后再根据功能的需要对基本型进行针对性的演变;最后,经过排列组合,搭建出我们所需的移动校园。



学生姓名:王姗

指导教师:夏侠

论文题目:论马王堆汉墓出土织物中的“长寿绣”纹样特征

论文摘要:“长寿绣”是在马王堆汉墓出土遣策中具有明确记载的刺绣纹样,其纹样精巧细腻,形式生动流转,极具楚汉浪漫主义色彩。“长寿绣”整体呈现出古拙中见深沉,飞动时呈雄大的汉代美学特点,在我国刺绣史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长寿绣”纹样产生背景进行简要概述,将“长寿绣”、“乘云绣”、“信期绣”三类纹样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长寿绣”纹样特征展开分析,并对其主要组成元素论证,以此来探讨马王堆出土织物中的“长寿绣”纹样特征。



学生姓名:陈晓婉

指导教师:张琳娜

论文题目:移动花箱设计——社区花园中商业空间与社区空间的共融探讨

论文摘要:城市社区建设一直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过去主要关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改造。但随着时代进步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多元化需求。因此,社区花园参与式设计成为社区更新的新路径,为城市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本文调研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与参与方式。关注两个核心:整合社区碎片化空间,构建完整连贯的社区花园网络;构建多元共建共治的社会网络,建立系统性的社区花园参与式设计网络。这些举措对推进参与式社区建设和探索社区更新路径有重要借鉴意义。